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状况?我们首先想到的一个理由是技术原因。太空开发需要高技术,我们现在的技术达不到这个水平。是不是这个原因呢?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台计算机。(展示图片)这台计算机的内存是63k,这是什么概念呢?现在一台iphone手机的内存是512M,每一兆是1024k,可以看到刚才那台计算机容量有多小多简陋多原始,但美国人就用这台计算机登上了月球,它就是阿波罗飞船的导航计算机。所以说我们现在无论是计算机技术,还是太空推进技术,还是材料技术,和当年六十年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当然真正大规模开发太空需要的技术还是不够的,可以承认,但是当年美国的技术实力与现在相比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大部分的人都很悲观,认为十年内不可能登上月球,但是他们做到了。所以说,技术原因只是一个推辞。而第二个原因,大家耳熟能详的是经济原因。这似乎很有道理。在开发太空初期的确很花钱,把1g有效荷载发上太空大概需要花费1g黄金,按照现在的比价,昨天的比价我看到是大概330多块钱人民币。这很昂贵。一次阿波罗登月工程的总投资是254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400亿美元,也很贵。如果要登火星呢?即便是探险性的送人登上火星,可能投资也要在五千亿美元。这些都是很大的投资。那么是不是现在的太空开发是因为经济原因而停滞呢?现在这张图是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两项预计的投资。第一是对环保的投资,是三万四千亿人民币。对航天的投资查不到确切的资料,但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对航天的投资大概是一百亿人民币。我们按照正常的比例,因为十一五对环保的投资是两万亿人民币左右,我们给它增长三倍,它只有三百亿人民币,这两者是完全不成比例的。我为什么用环保的投资与和航天的投资相对比,因为它们两者的投资很相似,都是初期投资没有回报,而从长远的回报来看环保还远不如航天。现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很奇怪的状况呢?我们现在讨论到了我们队人类未来的第二个选择。我们前面的选择是用科幻的眼睛来选择,我们现在做出的选择是用现实的眼光来选择,这个选择就是人类放弃了太空,把未来寄托于环保。这一点不光是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都一样,它们情况可能比我们好一点,就是太空投资值稍微高一点,但还是大同小异。这就表示人类现在放弃了太空中的十万个地球,我们准备在这一个地球上节俭过日子活下去。由其实有很多政治家和科学家都能给出一个很坚实的理由,就是太空开发有很大的冒险,有政治上的冒险和经济上的冒险,我们不能把人类的未来寄托于这样一种完全不可靠的冒险上。那么现在我们来考察环保是不是不冒险的一项事业。(观众笑声)

  从科幻的视角看地球,环保是不是稳妥是不是不冒险的呢?我们这个话题谈一天也谈不完。但是我们看到这张图(指旅行者号回望图),我们马上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就是地球在太空中是十分小的一粒沙子,我们的环保整个行为就是在沙子这么大的一个生态系统上运行。即便是从月球上来看地球,地球也是一个很脆弱很小的世界。在这样一个小的世界上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可能是很困难的事情。我们现在已经可以肯定,如果按照现在的环保开发技术,现在努力通过政治方面进行的节能减排,节约能源,仅仅采取这些措施是无法阻止生态系统的崩溃的。如果现在的环保要想成功,唯一的一条可能的,还不是完全可能成功的途径就是立刻停止发展。但是肯定不可能,这首先在政治上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不可能说西方世界在现代化的状态下过着这样好的生活,你让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地区和贫穷地区仍然在农业时代过着贫穷的生活,这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而且这也违反现在的普世价值和主流价值观。如果政治上强行作出停止发展的决定,带来的灾难可能比加速发展的灾难还要大。那么我们闲杂就可以看到环保的实质是什么,就是说环保的实质,或者说靠环保生存的实质,其实是成年人仍然生存在摇篮中,生活在地球的摇篮中。环保生存与太空开发同样冒险,同样艰难,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甚至在技术上,靠环保来生存都不比太空开发更容易,但是我们现在各个国家决策层却作出了这样一种选择,所以从科幻的眼睛来看我们觉得确实是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

  首先说到太空开发,我们首先想到和大航海时代很相似的情形。同样是扬帆远航到一片未知的大陆上去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取得我们需要的资源,一个更好的生活。大航海时代开始当然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但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当时是取得了一个女王的支持,就是伊莎贝拉一世女王,她给了哥伦布钱去装备一支小小的船队前往大西洋探险,但是伊莎贝拉一世不是西班牙女王,她是卡斯提尔一个王国的女王,当时独立的西班牙并不存在,所以说伊莎贝拉女王自己也不是太富裕,甚至难以供起这个船队,据说她把自己的首饰都典当了,然后供给哥伦布远航。而现在的事实证明,这是最明智的一笔风险投资。她与哥伦布达成了圣塔菲协议,就是说他一旦发现了新大陆,她们怎样分成收入。这是一笔很明智的风险投资,以至于有人说世界历史是从1500年开始的,因为到那个时候人们才知道整个世界的全貌。我们下面看到的这张图(展示图片)是郑和的宝船和哥伦布探险新大陆的船的大小比例,下面的小船是哥伦布探险新大陆的帆船,我们看到它小到什么程度,相当于在郑和宝船上放下来的一艘救生艇。而且要从整个船队的规模来说更是没办法比,因为郑和的船队有两百多艘船,上面有两万多人;哥伦布就这么三艘小船,上面的船员好像才百十来人的样子。但现在我们知道,真正创造历史开辟新纪元的恰恰是一支小船队,而不是后面的大船队。所以说如果目标不远大,眼光不够远,目标不够正确,再大也没有用。我们现在是正处在第二次大航海时代的前夜。我们现在甚至比哥伦布要有利得多,因为哥伦布他看不见他要找的新大陆,他没有派过探测器去探测过那个新大陆,但是他坚信地球是圆的,他相信他可以走到那个新大陆上去,但是好像并不是太有把握。他在大西洋上航行了几天之后还没有见到陆地,三艘船的船员心里很慌,甚至要产生哗变,哥伦布连哄带骗地一直让他们往前走,骗他们说黑暗中已经走过了什么什么岛屿。这个时候我相信他的内心是充满了犹豫彷徨这些情绪的。他不知道新大陆在前方。而我们要探测的新大陆的世界是抬头就能看到的,但是现在没有人来投资,没有人来出这笔钱。这就是第一个话题,我们谈的通过科幻来看环境和经济。

  我们再谈第二个话题就是用科幻的眼睛看社会和政治。这都是些很大的话题,我们只能很简单地聊一聊。我们现在看到很有意思的一张图,这张图是《相似》(《Analog》)杂志,一个美国的科幻杂志,一本年选上面出现的。这张图上面标明了不同的科幻作家的读者的政治倾向。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左翼,这是右翼,上下轴X轴是表示科幻的类型,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我们大概看到我们熟悉的阿西莫夫(Asimov)是偏右的,像泽拉兹尼(Zelazny)是左派,等等这些。

  (图片可见:http://io9.com/5669211/a-chart-that-groups-classic-scifi-authors-by-political-affiliation )

  这张图我们不必要详细看去研究它,但是说明一件事是科幻和我们想象的不同,它可以说是政治色彩最浓厚的一个类型的文学,甚至科幻的政治色彩比政治小说还要浓。政治小说本身好像是在写政治的,其实它是在政治的舞台上来演绎一个故事,但科幻是直接去论述政治本身的。科幻文学显然是源于科学,那么科学和我们政治的关系是什么呢?我们的倾向是认为科学与民主是相融的,与民主体制是相融的,因为科学不承认权威,它承认客观事实,这与民主是相辅相成的;另外科学所带来的技术突破,使大量人员集中于城市,同时信息技术使每个人表达自己的意愿,使整个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有了可能,现在网络出现的情况大家也都很清楚,所以我们可能想当然地认为科幻中所描写的未来世界都是现在这个民主社会的延伸。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科幻中未来世界的政治体制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来考察一下。

  首先我们考察最熟悉的作品,《基地》(Foundation Trilogy)。《基地》中的社会体制是什么样的呢?它是一种古老的共和制,它不是现代的共和制,是很像古罗马时代的共和帝国的样子。《沙丘》(Dune)中的共和体制是一种中世纪一种阿拉伯的封建体制时期的一种社会体制。厄休拉勒奎恩(Ursula K. Le Guin)《黑暗的左手》(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中的社会体制是三分之一的原始,三分之一的共和,三分之一的封建。以上这三本书的特点在哪里呢?就是书中的社会体制均落后于他们的技术能力,这三本书中社会都具备进行远程星际航行的能力,但是他们的社会体制仍然停留在相对来说相对滞后的状态。另外科幻中间还出现了一些比较奇特的社会体制,咱们现在没有看到的一些东西,比如说《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还有《雪崩》(Snow Crash),,它描述了一种由大公司来控制的世界,在这种世界中国家政府要么已经消亡,要么处于一种已经不起作用的地步。还有其他一些更奇怪的一种社会状态,比如说时间机器,它所描述的极端两极分化的社会,不仅存在在社会状状态、人的阶级状态上,而且存在于、表现于人的生物状态上,已经不是同一种物种了。像其他一些更奇怪的社会体制比如《美丽新世界》,它描述一种基因决定的社会,就是说人在出生以前已经通过改造基因把人的社会地位确定的。而扎米亚京的《我们》表现了一种由数学原理来决定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按照数学原理来运行,个体与个体已经不存在了。《1984》这本书是大家最熟悉的一本书,描写了一个集权的极端状态,整个社会已经完全像是一个集权控制的机器一样。另外还有一些比较乐观的对未来的描述,比如前苏联的一些小说,像《太空神曲》(Сильнее времени)和《星云》就描写一种比较乐观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体制。其实真正在现在想起来,把未来社会描写成对现在社会的延伸的话,我们想得到的好像只有阿瑟克拉克(Arthur C.Clarke),他所描写的未来世界这三本书却是和现在很相像,但他的重点显然不在描写这种社会而在把它作为讲故事的一种背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警示的原因。我们现在看到的反乌托邦三部曲,他们描写的世界就像噩梦一样很恐怖,但三位作者显然是很赞成民主体制的,之所以描述出这种可怕的噩梦是为了警示我们不要发生这种事情。但这种情况在整个的科幻文学中并不是主流,因为这三本书算不算是科幻小说呢,评论界其实把他们算做政治小说。真正主流的科幻文学中,它们对各个作家所描写的社会体制并没有明显的好恶感,无所谓好,无所谓坏,未来就是这样,这就是他们普遍的态度,而我们列出来的这一大堆书,都是这种态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说我们有必要考察一下用考察一下用科幻的眼睛来看政治和社会体制的状态和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