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7月22日香港书展名作家讲座实录——用科幻的眼睛看现实】


文字版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整理 by Elaine Wong/奕嵐

  讲座嘉宾为作家刘慈欣先生,主持人为凤凰卫视竹幼婷小姐。

  竹幼婷:刚才我在外面和刘老师聊天,他还在担心讲座会不会可能没有很多人,但我看到这个会议室门口写着“full house”,进来听到大家这么热烈的掌声还有看到现场这么多的媒体,看来刘老师可以不用担心了。谢谢大家今天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听刘老师的讲座,这一场的题目是“用科幻的眼睛看现实”,刘老师会作五十分钟的演讲,然后会有与大家的互动,大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与我们的刘老师交流。

  我简短地介绍一下刘老师。刘老师是著名的科幻作家,如果大家是科幻fans的话,大家会知道还有韩松先生,他也看过刘老师的作品,他非常喜欢刘老师的作品,他说,“刘慈欣的作品很过瘾,讲的都是些明明白白的故事,说的都是些‘人话’”。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这表示科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这么深奥与遥不可及,而是大家都听得懂的文字。而且想象奇特,漫无边际,就像庄子一样,作品当中也渗透了一种对宇宙的敬畏。刘老师从九零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从1999年到2006年他连续八年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另外,《科幻世界》的副主编姚海军先生说,刘老师是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个光年尺度上的展览馆。今天我们的馆长在这里,他不是三体人,他是真真实实的在这里,我们掌声欢迎刘老师。

  刘慈欣:大家好。欢迎大家今天光临。我今天对这个演讲确实没有什么把握,因为我觉得我们香港的听众可能对内地科幻不太熟悉,我讲内地科幻的情况可能大家不太感兴趣,所以说目前我们只能就科幻的问题来泛泛而谈,而这样来说从内地来的科幻迷朋友可能也不太感兴趣,但我已经准备了,讨论就留到我们最后的交流阶段。下面我开始今天的话题。

  今天的话题是“用科幻的眼睛看现实”。科幻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出现,目前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商业符号,但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是,科幻本身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看现实的独特的视角。我们目前很少、还不太习惯用科幻的眼睛看待现实。科幻通过这样一个独特的角度,有一种无论是科学、哲学、还是宗教都没有的认知能力,用它来看现实。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一个话题。

  下面我谈一谈科幻的视角是什么。科幻的视角有很多种,包括思想实验的视角等等,我们今天只关注科幻的一个视角。我下面让大家看一幅照片,这幅照片曾经在欧美引起过轰动。这幅照片是旅行者号从距地球64亿公里的地方回望地球的照片。64亿公里相当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40倍,光线走完这段时间可能需要几个小时。这张照片我们粗看好像上面什么都没有,大家注意上面那些虹膜一样的东西,彩虹一样的东西,是不属于这张照片的,不是照片的内容,是旅行者号照相机虹膜上的光的衍射造成的,不属于照片的内容,除此之外这张照片上就是一片漆黑的太空,什么都没有。但是仔细看看,有一个小点,这就是地球。这张照片为什么轰动呢?因为这张照片拍摄之前旅行者号控制中心的科学家是不赞成拍这张照片的,因为旅行者号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科学研究,而科学家们认为这张照片没有任何研究价值,因为拍太空照片是要耗费飞船的资源的,要耗费大量的电力和胶片等等,但是包括卡尔萨根在内的一些科学家坚持要拍这张照片,认为这很有意义,事实证明也是这样。这个视角是我们人类第一次从如此遥远的太空回望地球。

  (图片可见:http://tech.sina.com.cn/d/focus/spacephoto/earth.shtml )

  说到科幻,科幻回望地球的距离比这张照片还远。这张照片的64亿公里在太阳系的尺度上可能还不算近,但在宇宙的尺度上是微不足道的一个距离,因为离我们最近的一个行星也比这个距离要远得多得多,有4光年。这就是科幻看待现实的角度,从遥远的太空回望地球。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在我们现实之内的视角来看待现实却看不到的东西。

  下面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用科幻的眼睛看现实的主要方面,包括环境和经济,社会和政治。当然这些都是很大的题目,但是科幻本来就是一个范畴很大的文学,因为时间原因我们也只能泛泛而谈。

  我们首先谈用科幻的视角来看我们的环境和经济。说起环境和经济,我们首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发展。我们现在用比较直观的画面来看,我们发展的速度有多快,地球环境在现实的发展速度有多快。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画面大概是不到三十年前的上海浦东。(展示图片)大家可以看到是这个样子的。这个画面是从同一个角度拍摄的现在的上海浦东,大家可以看到发展的速度有多快。关于发展的速度的另一个例子,是这个地方。(展示图片)这个地方是山西与河北的交界,叫娘子关,是我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娘子关这个镇本来是典型的中国内地农村的山镇,它以前很闭塞,很落后,发展速度也很缓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图景是镇子原来的景象,这两幅照片大概是十六七年前拍的。而仅仅不到二十年之后,这个地方发展成了这个样子(展示图片)。大家可以看到当年住在那些乡村里面的人,现在都搬到中间这一片现代化的生活小区里面,而且这里还有宾馆,普及了互联网,相当一部分人家普及了汽车,图片后面还有一部分企业的烟囱在冒着烟。这就是发展速度的明显例子。可能你们这种在大都市的人们感觉不出来,但是在我们这种基层的内地的人感觉很明显,这种速度近乎疯狂。当然有人对此欢欣鼓舞,因为这毕竟给很多的人带来了一种以前无法想象的富足生活;而这种发展的代价,不只是我们写科幻的人,在很多有识之士看来都是很担忧的,它对资源的占有是很可怕的。大家注意看。这是一片新兴的扬子关镇的区域。这一片区域原来是一片很好的农田,挨着一条河流。这片良田对很缺地的太行山区来说是很宝贵的,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里全部被占用了,而且后面工厂的污染也是很明显的。通过这些图片可以看到,这几十年发展的速度很快,不光是中国是这样,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地区的发展速度也是很快。这种速度这种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在我们可见的未来,它们的目的是很明显的,就是我们要赶上西方人的现代化水平,过他们那样的现代化生活。现在我们可以看看,如果我们全球的发展中地区和贫穷地区要是过上西方的这种生活的话我们需要多少资源。需要四个半地球的资源。我们如何解决资源与发展的矛盾,这就是我们对现实的一种选择。

  我们对现实有很多种选择。我们先考察一下科幻的选择,再考察一下用现实的眼光看现实所带来的选择。科幻的选择我们都能想得到,就是从太空中去寻找那三个半地球。我们先简单考察一下外太空中的资源。首先我们看到在第一张照片中的给我们印象中最深的资源是什么呢,是空间。它的空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说我们即便是只使用近地空间,地球上高污染的工厂都可以搬到太空中去,因为太空中的污染问题比较好解决。比如核电站问题最近引起很大的轰动,在太空中是不存在核辐射核泄漏的,因为太空中本来就充满着很强的辐射。然后我们进一步简单考察一下太空中的其他资源。太空中的资源多数在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带的范围内。我们先考察一下小行星带的资源。一颗直径两公里的小行星大概总重量有五百多亿吨,如果它的成分和陨石的成分相当的话,它可能的含铁量就是330亿吨,这个数量够人类用几十年,因为它还含有其他的贵重金属。而直径超过一公里的小行星在小行星带里有一百万颗。同时我们来看看太空中的水资源。我们一般的人认为水资源只在地球上存在,太空中很干燥,其实不是这样的。太阳系最大的淡水储存地不是在地球上而是在一颗叫毂神星的小行星上,直径大概有530多公里,它的淡水含量超过地球。另外太阳系最大的海洋也不在地球上,而在一颗叫木卫二的卫星上。我们看到它的白色表面是冰冻的海洋,它的深度有一百多公里,它的淡水含量要超过地球上所有的淡水含量之和。其他八大行星上的资源我们就不详细说了。我们地球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在太阳系中都能找得到。大概是在1997年,美国有两位科学家专门定量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写了一本著作来论述太阳系中的资源数目,他们假设整个太阳系的资源可以养活1016的人口。地球的资源,按科学家的估算,可以养活五百亿人,我们把它翻一倍就是一千亿人。假如一个地球只养活一千亿人的话,那么整个太阳系的资源相当于十万个地球。这就是太阳系资源的总数量。所以说,对太阳系资源的开发,对太空的开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管是科学家还是科幻作家都持有很乐观的态度。像我们都很熟悉的科幻作品《2001太空漫游》,它预测的2001年我们现在已经过去了,它预言的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的地球轨道上已经布满了太空城,每座太空城里面住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口,月球上也有上百万人口的长期居住城市,人类已经能开发出核聚变动力的庞大的飞船,去探访木星这样的外围行星,人类的相当一部分资源已经从太空中取得。而实际上我们现在太空开发的状况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现在从太空得到了多少资源呢?2415块石头,总重量383公斤,就是这么多。(观众笑声)这2415块石头目前大部分是存在于美国的博物馆和科研机构,还有一小部分赠送出去了,像我们赠送大熊猫一样。但是接受这些石头的国家没有像珍惜大熊猫一样珍惜这些石头,据说现在很多都弄丢了。这就是我们现在太空开发的现状。所以现在人类的太空开发是一个规模十分小的行动,它只是一种象征性的东西,一种科研行为和探险行为,远远称不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几乎按十万个地球带给我们的希望来说,现在的太空开发几乎等于没有开发。我们从六十年代一次太空开发的过程中又退回来了。我们曾经登上过月球,但我们又回来了,包括现在航天飞机停止使用,使我们太空开发的步伐又向后退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