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虫子的世界上一章:高塔下的小镇 — 进化的重担 by刘维佳
- 虫子的世界下一章:关妖精的瓶子 — 物理学的另类解读 by夏笳
“为什么?就因为它有陆地?”范哲插话道。
“还能有别的原因吗?就是因为陆地。”何夕肯定地点点头。
5.乐观派
飞船已进入近地轨道。从这里看上去渤海星占据了大半个视野,它静谧地转动着,丝丝缕缕的云带间断连环,勾勒出大致的大气运动图案。叶列娜眼光扫了一下控制台,信号已经发出,但是还没有收到任何回应,这显得有些不正常。虫洞跃迁结束后是一段常规航程,大约4天后才能抵达渤海星,宇航员进行的培训就是为这种常规航程准备的。叶列娜转头欣赏着舷窗外的风景,她已经知道由于没有大陆,渤海星的气候是比较温和的,除了在赤道附近偶尔形成台风外基本上没有极端的气候状况,由于没有大陆的阻拦和消减效应,台风在渤海星的存续时间比地球长很多。不过就算是台风也对生物圈构不成多大威胁,巨量的液态水保护了所有的生灵。但是,这真的是种保护吗?
“我还是怀疑水星球能永远封锁智能生命的产生。”叶列娜看着何夕,“如果时间足够,也许生命会找到一条我们未知的进化道路。”
“时间不是问题,某些小质量恒星可以稳定存在几百亿年。但你能告诉我在水星球上怎样得到火吗?不是稍纵即逝的像闪电那种,而是持续不断地能被使用的火。”何夕的声音变得低微,“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在水中没有游离氧,而且水温也低于多数可燃物的着火点,自然条件下无法获得火。至于现在人们实现的水下燃烧实际上是基于精巧设计的机器,这种火其实是智慧的产物了。”
叶列娜泄气地摇头。她当然知道火对于智能生命进化的意义。那可不仅仅是提供保护和熟食,包括煅烧器具、冶炼金属,包括后来人类的化学物理等一切科技,没有一样不是发端于火的应用。
“以前有种观点,认为人类作为智能生命的标志是人的大脑与体重的占比是最高的,但现在知道宽吻海豚的这个比例是大于人的,可是几百万年来宽吻海豚也没能产生自己的文明,最多算是有些社会的雏形罢了。”何夕接着说道,“所以你们现在可以明白,当年发现里海星时地球联邦为何如临大敌了,因为大陆的存在极可能导致智能生命的产生。不过只是虚惊一场,里海星没有高智能生命存在,那里最高级的物种是一种生有脊椎、长着六条腕足的陆地章鱼,智力接近地球上的长臂猿。如果人类更晚发现里海星,这种生物可能会成为星球的统治者,但现在它们的腕足是里海星的一道名菜。”
叶列娜心中不禁涌起巨大的骄傲与庆幸。如果认可何夕的论点,水星球对生命的保护最终将变成一种近乎永恒的禁锢。处于这颗蓝色星球的顶空,叶列娜知道这几天与领路人的交谈已经彻底地改变了自己。她几乎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意识到生为人类是一件多么奇异的事情,或者按何夕的说法是一件概率多么小的事件。
“但为什么人类会这么害怕另一种智能生命?难道不能成为朋友吗?”叶列娜吐出心里的疑虑。
何夕古怪地笑了笑道:“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悲观与乐观两派。悲观派认为宇宙间的智能生命一旦相遇将立即导致落后的一方被掠夺、杀戮乃至灭绝,现在这种观点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是主流。”
“那乐观派呢?”叶列娜急切地问。
“我就是乐观派。”何夕注视着叶列娜的眼睛,“这也许和我自己的天文学专业有关。但是现在我的这种观点出了点问题。”
“我不太明白你的话。”叶列娜蓝汪汪的眼睛里写满好奇。
“我们乐观的原因只是因为宇宙本身的宏大。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系是4.3光年之外的比邻星,但因为它是一个引力系统非常复杂的三星系统,通过计算就能发现大行星不可能稳定存在。而已知的拥有行星的恒星都离地球10光年以上,但基于生命产生和进化的苛刻条件,这些行星上面恰好拥有智能生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上百年来地球上最强大的射电望远镜还没有从这些星球上接收到一丝有意义的信号,这实际上已经否定了地球周围数十光年内存在智能生命的可能性。”
“那再远一些呢?”范哲插话道,“可观测宇宙的范围可是超过130亿光年的。”
“再远一些当然会有可能。”何夕肯定地说,“虽然智能生命产生概率极低,但由于宇宙物质的无比巨大,所以拥有智能生命的星球是一定存在的,而且其中一些肯定远远超过了地球人的水平。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些进化水平可能超出人类上百万年的外星种族来到地球,它们会干什么?”
叶列娜和范哲对望一眼,都老实地摇了摇头。
“乐观派的结论是它们什么都不会做。因为对于能够跨越成千上万光年距离的高级文明来说,地球以及现阶段的所谓人类文明除了有一点观察意义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这样的超级文明早就洞悉了物质的全部秘密,也许它们为了来到地球看一眼,顺手便熄灭了上百颗太阳大小的恒星,这样的种族又怎么会在意地球这颗沙粒上的那丁点所谓资源呢?”何夕露出一丝戏谑的笑容,“我常想这就好比人类建造了能抵抗深海压力的高科技潜艇,来到大西洋海底烟囱观察那些靠硫化细菌生存的管虫,如果管虫中也有悲观派的话它们一定会惊呼糟糕了人类来抢我们的硫化氢和美味酸水了。”
叶列娜“扑哧”一下笑出声来,何夕的比喻让她忍俊不禁,她当然知道人类的屁里就充斥着硫化氢。不过她想起一点:“那你为什么说自己的观点出了点问题呢?”
“是虫洞。”何夕的表情转为严肃,“这都是因为虫洞这种超越了时代的技术,至少我认为这种技术提前让人类进入了本来还不到时候进入的领域。”
“我有些明白了。”叶列娜点头,“这种技术可能让还不够成熟的文明和种族发生碰撞,结果导致悲观派预见的结果。”
“还没有回信吗?”何夕转头问范哲。
“的确没有收到回信。”范哲很肯定地报告,他已经全面检查了设备。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他很相信自己的能力。“哎,等等,有信号答复。”
何夕和叶列娜急速地飘过来,他们的目光都锁定在了屏幕上。
“这里是渤海星接引驻地,先行者欢迎来自地球的客人。驻地坐标东经115度,北纬30度。重复一遍:东经115度,北纬30度。”
“登陆飞船准备就绪,请领路人指示。”范哲掩饰不住心中激动,有生以来将第一次登上另一颗星球,这是多么奇妙的境遇。
但是何夕却微微蹙眉,仿佛面对一件奇怪的事情,脸上阴晴不定。
“范哲留在主船,我和叶列娜登陆。”
“为什么?”范哲失望地问,“按章程我也应该下去的。”
“你的任务是立刻对整个渤海星建立毫米级扫描观测。”
“计划书里根本没有这一条啊。”范哲大惑不解。
“这是命令。”何夕面色阴沉,口气不容置疑。
6.驻地
驻地像一片漂浮在无边池塘里的巨大树叶,登陆舱渐行渐近,在巨大树叶的映衬下像极了一只小小的瓢虫。这时驻地的表面裂开一道窄缝,吞下登陆舱。
面前居然是一片浅丘草地,不知名的野花绚丽绽放。小溪淙淙流淌,一只草原黄鼠“嗖”的一下从旁蹿出,惊起几只蚱蜢,在渤海星相当于地球4/5的引力条件下自在飞行。一幢四面透明的房子很突兀地矗立在平地上。
一个满头银发、皮肤黝黑的高个子从房子里走出来:“欢迎你们,我是先行者李高。”
“你好。”何夕淡淡点头,“你的先行者编号可以告诉我吗?”
来人沉默了一下:“当然,我是里海星先行者42号。”
“那好42号,我们现在要到大船去。”何夕简短地说。
“现在还不行,大船在圣地。”
“圣地?”何夕疑惑地问,“那是什么地方?”
来人的语调变得庄严:“圣地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何夕用眼睛的余光扫视了一下自己手臂上的那个扣子,那是一个发射机,此处的一切情况已经传送到了虫洞飞船:“我想看看这个圣地,请带我们过去。”
来人再次沉默了一秒钟:“好的我去安排。现在请你们在此等待。驻地的环境和地球相似,领路人应该知道的。”
李高进了屋,叶列娜刚想开口却被何夕止住,他取出仪器四下扫描确定没有监视之后开口道:“你马上联系范哲,让他准备建立和地球的量子通讯。”
“现在就准备吗?”叶列娜吃惊地问。在虫洞飞船中携带有一组用于量子通讯的电子,保存在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环境中。它们都是一对双生电子中的一个,对应的另一组电子留在了地球上。双生电子诞生于纯粹能量的碰撞,呈现出量子纠缠态,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它们的物理状态永远是相反的,这便是超空间量子通讯的理论基础。量子通讯要求的能源巨大,实际上虫洞飞船只能支持最多两次量子通讯。按照规定第一次量子通讯应该是登陆第七天初步掌握目标星球总体情况后进行,所以现在何夕就要求做好启动准备的确让叶列娜感到不解。